第二章恒利决策
无畏舰革命的背景
英国皇家海军无畏号(HMS Dreadnought)结合了一种新型的主炮配置——全重型火炮——以及通过蒸汽轮机实现的战略机动性新标准。在无畏号建造时,战列舰武装的变革已经初露端倪;她只是加速了这一进程。而蒸汽轮机带来的机动性可能是更令人震惊的成就。
大约在1890年至1900年间,一种标准的战列舰类型逐渐形成,其武装包括四门重型火炮(双联装)、十到十四门口径约为6英寸的速射炮、较轻的反鱼雷(艇)炮和鱼雷发射管,以及用于近距离攻击暴露敌军的机枪。最初,这种设计的逻辑与战列舰装甲的性质有关。抵御最强大炮弹需要非常厚且重的装甲。一艘尺寸适中的舰船(12,000至14,000吨)除了水线带装甲(与防护甲板相连)外,无法携带更多的侧舷装甲。在战斗中,射速较慢的重型火炮(每分钟发射一发炮弹)将攻击水线带装甲,从而打击舰船的要害部位。而口径约为6英寸的速射炮则攻击舰船的无装甲侧舷。
在1894年的鸭绿江海战中,装备速射炮的日本巡洋舰击败了仅针对射速极慢的重型火炮进行防护的中国战列舰。许多海军军官认为,中口径速射炮可以压倒战列舰,尤其是那些装甲仅限于厚重水线带的战列舰。1899年至1901年,作为地中海舰队总司令,费舍尔上将提出了另一个论点。他认为,进入敌方鱼雷射程(他认为鱼雷射程很快将达到3000码,而在追击战中已经可以达到这一距离)是自杀行为。基于此,他主张“我们需要的武装是最大数量的、最大口径的速射炮,并安装在防护位置。他们称之为副炮;实际上这才是主炮”。费舍尔认为,射速慢的重型火炮对快速移动的舰船毫无用处;它们“就像布尔战争中的步兵一样过时了”。在他看来,战斗的决定性阶段将是通过6英寸速射炮在敌方鱼雷射程外(可能在5000至6000码的距离)摧毁敌方舰船的全部无装甲部分。此时,标准射击训练的距离为1400至1600码,而费舍尔在其他地方写道,他希望战斗距离为3000至4000码。任何接近2000码以内的距离都会招致鱼雷攻击(或在追击战中接近3000码以内)。此时,火炮仍然是单独瞄准的,尽管费舍尔已经启动了火控实验,最终导致了齐射和协同火控的发展。因此,他的地中海舰队文件中包括了一份不同距离下的命中概率表。该表显示,数量众多的速射6英寸炮在他设想的中远距离上有很高的命中概率。因此,英国最初尝试提高战斗距离(约1901年)的重点并非重型火炮(理论上为主炮),而是速射炮,这并不令人意外。
图片恒利决策
爱德华七世级是英国首批半无畏舰,是迈向全重炮战舰的第一步。用9.2英寸炮替换一些6英寸速射炮,既可以视为简单的火炮更换,也可以看作是向统一口径主炮迈出的重要一步。这是“印度斯坦”号战列舰。舰桥旁的小炮塔装有一门9.2英寸炮;其他副炮均为6英寸,旨在与重型武器攻击同一目标。舰上还配备了较小的火炮(12磅炮)以抵御来袭的鱼雷艇。它们在右舷舰桥翼下的遮蔽甲板上隐约可见。鱼雷艇预计主要在夜间发动攻击,因此探照灯是鱼雷防御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舰上的探照灯直径为24英寸。两个位于舰桥翼端,另一个在前桅下的小平台上,还有一个在后部平台上。注意主桅上的无线天线和烟囱上的识别带。
这种主张更远交战距离的观点与费舍尔对更高战术速度的要求相结合。敌人不会甘愿被6英寸炮弹雨撕裂,他们会试图缩短距离。只有更高的速度才能使英国舰队选择交战距离,迫使敌人承受无法有效还击的猛烈炮击。更高的速度还能让英国舰队追上逃跑的敌舰。如果整个英国舰队不具备速度优势,就需要一支快速分队能够追上并拖慢敌舰。这两点解释了费舍尔对高速的迷恋以及他合并战列舰和装甲巡洋舰类别的愿望。这也表明费舍尔不会也不能将快速装甲巡洋舰(战列巡洋舰)与舰队战术(以及侦察)角色分离。
与此同时,装甲技术也在进步,能够在更薄的厚度下提供相同的防护——因此每平方英尺的重量大大减轻。为了保持竞争力,速射炮必须增强威力。皇家海军和其他国家采用了威力更大的“半速射”炮(英国为7.5英寸,后为9.2英寸)。同时,最重火炮的射速和远距离命中精度也有所提高。炮术的初步提升来自“连续瞄准”,这适用于6英寸速射炮,但不适用于更重的慢射武器。然而,费舍尔为提高交战距离的努力催生了一种新的射击方法。火炮齐射,并由高处观察员与装甲下的计算站合作修正瞄准。重型火炮在舰体摇摆时射击,这种技术远不如连续瞄准,但齐射中的误差平均化,足以提高在中口径炮原有射程内的命中率。此外,新型重炮更高的射速使齐射射击更为有效。1901年,费舍尔写道,军官们更喜欢10英寸炮而非12英寸炮,因为其射速更高,尽管他显然更偏爱6英寸炮。到1904年,费舍尔主张装备16门10英寸炮的战列舰。同年晚些时候,他的同事兼朋友培根上尉说服他,12英寸炮现在射速如此之快,可以替代10英寸炮。
图片
“希伯尼亚”号(HMS Hibernia)是爱德华七世级战列舰中的另一艘。她的三门12磅炮清晰可见,位于后部12英寸炮塔末端上方。这些舰艇共配备了十四门12磅炮和十四门3磅炮,后者被设计为12磅炮的辅助武器,用于对付人员目标(早期驱逐舰也混合装备了12磅炮和3磅炮)。她的舰桥翼下方前部装有四门12磅炮,后部还有两门,两侧上甲板各装有两门,上层甲板两侧也各装有两门。每座炮塔顶部安装了两门3磅炮,但在此图中不太明显。这张照片拍摄于1908年7月。
更快的重炮射速并非英国独有的发展;当时大多数主要海军国家都在同步推进这一技术。然而,主张更远交战距离以及通过足够速度实现这一目标的观点似乎是英国独有的。因此,对于许多海军来说,一旦接近全口径的火炮被接受为常规副炮的一部分,迈向统一主炮的跨越并不太难。早在1903年,美国的设计草图中就可以看到这一趋势,甚至可能更早就有相关提议。多个海军国家建造了混合装备9.2英寸或10英寸副炮的舰艇。这些舰艇后来被称为“半无畏舰”。从新型战列舰的尺寸和成本跃升的角度来看,半无畏舰几乎提供了与紧随其后的全无畏舰相同的震撼效果。英国率先实现了全重炮武装,但“无畏”号(HMS Dreadnought)最独特的特点可能是其涡轮动力装置,这赋予了她无与伦比的战略和战术机动性。
图片
“希伯尼亚”号在前炮塔和前右舷9.2英寸炮塔顶部安装了3磅炮。
推动皇家海军采用重型副炮的关键发展似乎是美国决定为其新型战列舰配备8英寸炮,以补充常规的6英寸速射炮。讽刺的是,这一决定与战列舰防护的变化无关。过去,美国海军为其战列舰配备了8英寸中口径炮,可能主要是因为当时无法制造速射6英寸炮。这些炮在1898年美西战争中表现相对较好,意味着它们比极其平庸的重炮表现更佳。因此,战后美国战列舰的炮组中加入了现代8英寸炮,1899年暂定名为“宾夕法尼亚”号(实际上这一名称被用于一艘大型装甲巡洋舰;设计为弗吉尼亚级)。对英国观察者来说,“宾夕法尼亚”号是当时世界上火力最强的战列舰,配备了八门8英寸炮和常规的十二门6英寸炮。其他外国海军似乎也准备采用中口径炮组。此外,它们似乎也在追求比皇家海军标准的18节(八小时试航)更高的航速。
海军建造总监威廉·怀特爵士(Sir William White)提议装备八门7.5英寸炮和十二门6英寸炮,作为与“宾夕法尼亚”号副炮组相当的设计。炮术学校“卓越”号(HMS Excellent)的指挥官威廉·H·梅上尉(Captain William H May)认为保留6英寸炮毫无意义,因为它们无法穿透其主要目标——保护外国副炮组的炮廓装甲。他主张直接采用十四门7.5英寸炮的全中口径副炮组。7.5英寸穿甲弹可以在2000码距离上穿透6英寸克虏伯非硬化装甲(KNC),而6英寸炮弹只能穿透5英寸。如果7.5英寸炮每分钟至少能发射两发,且携带数量大约是6英寸炮的两倍,命中率将接近1:6,但部分6英寸炮弹会在敌方炮廓装甲外爆炸(而所有7.5英寸炮弹都能穿透)。7.5英寸炮弹的装药量是6英寸的两倍,因此对敌舰无装甲部分的破坏力更强。海军军械总监(DNO)认为7.5英寸炮被低估了;其射速被定为每分钟1.5发(与8英寸炮相同),但截至1900年8月,它已在一分钟内完成六次装填和发射。这一改进极大地影响了与外国舰艇的比较。海军审计长(Controller,A·K·威尔逊)以7.5英寸炮因长度过大无法安装在主甲板炮廓内为由,拒绝了DNO的提议。因此,他倾向于在主甲板炮廓内安装八门7.5英寸双联液压炮塔和十二门6英寸炮。
怀特注意到新型单装9.2英寸/46.7倍径炮正在装甲巡洋舰(克雷西级和德雷克级)上安装,可能成为双联7.5英寸炮的替代方案。凭借其更大的能量和更大容量的炮弹,它在对抗中等厚度装甲时更为有效。在同等防护条件下,单装9.2英寸炮塔的重量与双联7.5英寸炮塔相当,但更大口径炮弹的运输更为困难,且对甲板空间的需求显著增加。审计长坚持使用7.5英寸炮。与此同时,DNO正在推动采用9.2英寸炮(至少在巡洋舰上),作为穿透外国副炮组(及巡洋舰)通常配备的6英寸防护的唯一有效手段。他早在1897年就提出,即使是6英寸穿甲弹也无法穿透标准炮廓装甲。基于此,审计长(费舍尔上尉)向埃尔斯威克公司(Elswick)提出了设计需求(维克斯公司已于1897年1月提出过方案)。这一经验似乎向费舍尔表明,为应对战列舰和巡洋舰上广泛出现的轻量化装甲,采用更重火炮的趋势是明确的。
怀特还主张提高航速:“装甲巡洋舰数量的显著增加可能使其参与与战列舰的战斗,而国外战列舰航速的提升趋势使得我们有必要追求比'可畏’级(Formidable class)批准的18节更高的航速。”意大利新舰已采用20节航速,但预计会牺牲防护。DNC提议将航速提升至19节。初步估计排水量为15,300吨,但很快增至17,000吨。这比当时正在建造的前一级标准舰(伦敦级)的15,000吨有显著提升。尽管海军部委员会最初批准了排水量的增加,但下一级(爱德华七世级)的设计文件显示,他们试图通过削减设计来控制舰艇尺寸和成本。设计过程因同时决定更换发射药(改用柯达MD以减少炮膛侵蚀)而进一步复杂化。柯达MD能量较低,因此需要更大的装药量。这一变化要求更大的弹药库,进而导致舰艇尺寸进一步增大。
图片
迈向统一口径的另一步是采用射速更快的主炮。图中所示的“敏捷”号(HMS Swiftsure)装备了10英寸炮,其射速远高于当时的12英寸炮,同时配备了比常规6英寸速射炮更强大的副炮(7.5英寸炮)。该舰最初并非为皇家海军设计,而是为智利海军建造,用于对抗阿根廷从意大利购买的大型装甲巡洋舰。从这个意义上说,“敏捷”号及其姊妹舰“凯旋”号(HMS Triumph)被设计为半主力舰级别的巡洋舰杀手,与早期的战列巡洋舰并无太大区别。这两艘舰在智利和阿根廷同意停止海军军备竞赛后被推向市场(有观点认为皇家海军此举是为了挽救造船厂免于严重的财务困境)。舰前桅前方的圆筒显示其射击距离;后桅似乎也安装了类似的装置。注意罗经平台顶部的测距仪,位于海图桌正前方,罗经(注意用于补偿附近磁性物质的平衡球)在其前方。舰上的鹅颈式起重机表明其非皇家海军出身。“敏捷”号及其近姊妹舰“凯旋”号配备了30英寸探照灯,而皇家海军标准为24英寸。1907年1月,“敏捷”号与战列舰“木星”号(Jupiter)进行了对比试验。
包括与其他舰艇的试验在内的多项测试表明,24英寸探照灯总体上更为优越。这张照片由德文波特(Devonport)的亚伯拉罕斯(Abrahams)拍摄。
图片
图片
“阿伽门农”号(HMS Agamemnon,摄于1908年7月)和“纳尔逊勋爵”号(Lord Nelson)是对威廉·怀特爵士(Sir William White)设计的长期战列舰系列的彻底突破,这一系列在爱德华七世级达到顶峰。新任海军建造总监菲利普·瓦茨(Philip Watts)告诉海军部委员会,他可以在相同吨位上提供更强的火力,而这是他展示能力的第一机会。这些舰艇的船体没有6英寸炮的炮口。过去设计中的舰桥被完全取消,以便为指挥塔(位于前部轻质帆布覆盖结构后方)提供清晰的视野。由于军官们抱怨无法在编队中从指挥塔操控舰艇,因此增加了一个轻型飞桥。“纳尔逊勋爵”号还配备了一个海图室。
到1900年底,设计基本稳定。12月,DNC被要求提交一份草图设计,展示四座双联7.5英寸炮塔(共八门炮)和十门(而非十二门)6英寸炮,试航速度为18节。但这并非终点。1901年4月,审计长(威尔逊)在审查草图设计时提出,这些舰艇必须更快,“鉴于几乎所有外国正在建造或计划建造的新战列舰都将拥有更高的航速。除非我们的战列舰和装甲巡洋舰足够快,能够在发现敌舰时将其逼入战斗,否则我们无法指望保持制海权。与能够确保将敌人逼入战斗的优势相比,为达到21,000马力(IHP)和19节航速所需的额外长度带来的轻微不便不值一提。”海军大臣们随后审查了设计,并于4月3日决定将航速定为18.5节。
新的爱德华七世级设计是英国首艘在主甲板以上安装装甲的战列舰,可能是为了应对中口径炮的威胁。设计最初展示了与“可畏”级(Formidable class)相同的9英寸装甲带,从装甲甲板斜坡底部(远低于水线)延伸至平坦的主甲板,而前一级的主甲板厚度为1英寸。最初的设计在主甲板以上安装了6英寸装甲,平坦的装甲甲板被移至上层甲板,成为扩大装甲箱的顶部。设计获批后,水线以下的侧装甲被分为9英寸水线装甲带和8英寸上部装甲带,节省的重量用于加厚上部装甲带(主甲板与上层甲板之间为7英寸)。通过将中层(防护甲板)厚度从“可畏”级的3英寸(斜坡)/2英寸(平坦)减少到新舰的2英寸斜坡和1英寸平坦,进一步节省了重量。
海军大臣们还决定用单装9.2英寸炮取代双联7.5英寸炮。9.2英寸炮的安装方式与克雷西级巡洋舰相同。设计文件并未解释这一武器变更的原因。对皇家海军而言,这是迈向后来被称为“半无畏舰”的一步,即用接近战列舰的中口径炮取代全部或部分早期速射副炮。首批爱德华七世级舰艇在1902-1903年计划下建造,后续舰艇则在1903-1904年计划下订购。
皇家海军本可以更进一步,采用10英寸炮,许多人认为这是能够快速发射的最大口径火炮。尽管10英寸炮看似比9.2英寸炮威力提升不大,但其炮弹重量约为后者的两倍(因为炮弹重量与口径的立方成正比)。与爱德华七世级大致同期的是日本新战列舰“鹿岛”号(Kashima),该舰于1904年2月在埃尔斯威克(Elswick)铺设龙骨,装备了四门10英寸炮和十二门(而非十门)6英寸炮。
海军部显然特别受到美国新设计的影响。1901年冬,受美国田纳西级(Tennessee class)新型战列舰级装甲巡洋舰(四门10英寸炮,22节航速)的启发,海军部命令战争学院对航速与火炮和装甲的战术价值进行比较研究。在提交研究时,海军情报总监(DNI,实际上的海军参谋长)建议将战略方面(持续航速)纳入考虑。后来他提出,尽管航速在战术上可能不太重要(资深海军大臣同意),但在战略上可能至关重要。此次,第一海军大臣要求审计长、初级和第二海军大臣以及主要舰队指挥官发表意见。战争学院得出航速战术价值有限的结论基于两个假设:双方都决心战斗,且较慢舰队的指挥官总能执行正确的行动。在这种情况下,较快的舰艇可以选择自己的射程,并使其舷侧(主要是副炮)火炮保持更长时间的射击。海峡舰队(Channel Squadron)的A·K·威尔逊中将(Vice Admiral A K Wilson)指出,“双方不断犯下的错误能够迅速纠正的额外优势无法准确评估。”慢速舰队永远无法将快速舰队逼入战斗,也无法阻止其前往任何目的地。威尔逊的少将(A G Curzon-Howe)补充说,“在表达意见之前,必须考虑到舰员和舰艇在被选择距离和攻击方式的快速对手打击后的状态。”
费舍尔在地中海舰队的继任者康普顿·多姆维尔上将(Admiral Compton Domvile)指出,最近的演习表明,快速战列舰分队可以将敌人逼入战斗,并拖延足够长的时间,让舰队其余部分赶上。舰队的一部分应该是快速且同质的,其余部分可能较慢但火力更强。与威尔逊一样,他的少将(沃森)认为梅的假设——双方都希望立即战斗——是不现实的。历史上,问题一直是如何将不情愿的敌人逼入战斗。快速战列舰将敌人逼入战斗;较慢但火力更强的战列舰将摧毁敌人。在战斗中,位于战列线两端的快速舰艇将拦截敌人或攻击其后卫。
地中海舰队巡洋舰指挥官B·韦克-沃克少将(Rear Admiral B Wake-Walker,后来撰写了皇家海军巡洋舰手册)指出,最近的演习证明了航速的巨大战略价值。“人们没有充分认识到,在海上和陆地上一样,拥有速度优势就等于在战略上将自身价值翻倍。”速度优势就像帆船时代水手们追求的天气优势:拥有它的舰队可以将敌人逼入战斗并阻止其逃脱。只有当舰队接触且双方都急于战斗时,速度才不那么重要。“但如果一支完美的战列舰队永远无法追上敌人,除非将其逼入角落,否则无法迫使敌人战斗,那它有什么用?”他清楚地意识到,如果皇家海军建造18节航速的舰艇,其他国家就会建造18.5节航速的舰艇,以此类推。韦克-沃克的解决方案是建造一种特殊级别的舰艇,专门用于“紧咬敌人舰队的尾部”。他设想了一种14,000吨的舰艇,配备2500吨煤炭,航速22或23节,完整的装甲带(特别设计以避免因舰首中弹而损失速度),舰首和舰尾各配备三门或四门9.2英寸炮,外加十门或十二门7.5英寸炮。三艘这样的舰艇,“明智地操控”,将足以对抗两艘战列舰。它们对敌舰队尾部的攻击将足以减缓敌舰速度,从而拖慢整个敌舰队。这些舰艇可以被称为二级战列舰或舰队装甲巡洋舰。在最近的演习中,一艘邓肯级(Duncan class)战列舰被指派加强巡洋舰。这一政策被证明是成功的,因此韦克-沃克主张组建由一艘邓肯级和两艘克雷西级装甲巡洋舰组成的单位。此外,如果敌人将装甲巡洋舰编入舰队以应对英国装甲巡洋舰,它们就无法用于袭击英国商船。“因此,我们迫使他们采取一种政策,尽管他们自己不愿意,换句话说,我们以手中的大部分王牌开始战争。”
图片
“阿伽门农”号(HMS Agamemnon)的指挥塔清晰地位于上层建筑的前端。
1903-1904年计划的三艘舰艇原本并不打算作为爱德华七世级的重复建造。菲利普·瓦茨(Philip Watts)此时已接任海军建造总监(DNC):前一年他接替了威廉·怀特爵士(Sir William White)。正如怀特曾作为更具前瞻性思维的巡洋舰设计师从私营企业(埃尔斯威克)接替巴纳比(Barnaby)一样,瓦茨似乎也被视为来自同一公司的更具前瞻性思维的战列舰设计师。他与费舍尔上将关系密切,费舍尔在担任审计长时曾向他保证他将成为DNC。瓦茨最初声称,他可以在14,000吨的排水量上实现爱德华七世级的性能,而非16,350吨。节省的重量可用于加强防护或增加武器,或两者兼得。瓦茨提出了六种14,000吨战列舰的初步设计。最终,重复建造爱德华七世级的决定是因为1903年8月海军部取消了瓦茨的新设计。
瓦茨于1902年2月开始设计下一艘战列舰。他提出了一个14,000吨舰艇的初步方案,其武器和防护与爱德华七世级相同。4月,他被要求扩大舰艇以额外搭载四门9.2英寸炮(总计八门)。5月,他报告了一艘扩大版舰艇的尺寸和成本,该舰配备四门12英寸炮、十二门9.2英寸炮和十二门6英寸炮,航速18.5节:19,000吨,造价170万英镑。这对海军部来说过于庞大。另一种选择是扩大最后一艘爱德华七世级之前的设计——邓肯级(Duncan class):它将保持19节航速和相同的防护(明显比爱德华七世级薄),但会减少储备物资。武器配置为四门12英寸炮、八门9.2英寸炮和十门6英寸炮。这将需要一艘15,265吨或满载储备物资时15,880吨的舰艇(1902年7月5日)。
瓦茨开始设计一种结合了他高效理念的新方案。1902年7月8日,他报告了四种14,000吨舰艇的设计(A至D),采用“特殊装甲布置”和不同的航速与武器配置,装甲重量在14,000吨限制内灵活调整。实际上,他将舰艇排水量缩减至早期的邓肯级水平,后者采用常规武器配置(四门12英寸炮和十二门6英寸炮),防护明显弱于爱德华七世级(7英寸侧装甲且无上部装甲带),但提供了更高的航速(19节对18.5节)。瓦茨的新方法使得在皇家海军必须接受的限制内建造火力更强的舰艇成为可能。5月的报告实际上表明,采用怀特的设计方法无法建造后来成为“纳尔逊勋爵”级(Lord Nelson class)的舰艇,而该级舰艇是通往“无畏”号(Dreadnought)的桥梁。
瓦茨为初始系列设计的“传奇”文件展示了他如何希望节省重量。设计A提供了与爱德华七世级相同的武器配置,并提高了航速(19节而非18.5节),与邓肯级相当。与爱德华七世级相比,设计A减少了190吨通用设备,最大的节省来自锚和锚链。武器重量略有减少(2200吨对2575吨),可能是通过重新布置实现的。机械重量从1800吨减少到1430吨,可能主要是采用了更轻的锅炉。煤炭从950吨减少到880吨。装甲及其支撑结构从4175吨减少到3780吨。船体结构重量从5900吨减少到5170吨,部分原因是设计A的舰体更短(垂线间长410英尺对425英尺)。它提供了大致相同的船宽,但吃水略浅。较小的舰艇在相同航速下需要更少的动力:自然通风条件下15,000马力(IHP)而非18,000马力。14,000吨的排水量不包括海军部余量(在爱德华七世级中为200吨)。
图片
“纳尔逊勋爵”号(Lord Nelson)展示了其海图室,上方是罗经平台,再往上是一个飞桥。后来的舰艇取消了飞桥,改由海图室上方的罗经平台指挥(海图室内设有舵轮,指挥塔内另设一个舵轮)。12磅炮主要安装在9.2英寸炮塔上方的飞甲板上,炮塔顶部则安装了3磅炮,与爱德华七世级相同。
1902年夏,海军部接受了瓦茨的设计A作为1903-1904年计划的基础。他被要求尝试多种替代方案。完全放弃6英寸炮组可以节省290吨重量,这些重量可以用于加强装甲,例如将核心区装甲从4英寸增加到7英寸(A1);或者,部分重量可以用于加强舰首装甲(A2)。机械舱上方的主甲板可以从1½英寸和2½英寸(平坦/斜坡)增加到2英寸和3英寸(150吨,版本A3)。另外,放弃半节航速(减少到13,500马力)可以节省140吨重量,这些重量可以用于增加核心区装甲至5½英寸(A4)、加强舰首装甲(A5)或加厚中部甲板(A6)。
瓦茨的设计B提供了八门9.2英寸炮和十二门(而非爱德华七世级的十门)6英寸炮。瓦茨表示,该设计拥有最初启发爱德华七世级的美国战列舰的武器配置,以及爱德华七世级的航速。为了在固定排水量内实现这些目标,他大幅削减了每门炮的弹药量:12英寸炮每门54发而非通常的80发,9.2英寸炮每门100发而非150发,6英寸炮每门166发而非200发,12磅炮每门200发而非300发,3磅炮每门333发而非500发。瓦茨保留了9英寸水线装甲带,并加厚了装甲甲板(2½英寸斜坡,1½英寸平坦)——但取消了早期舰艇的上部装甲甲板。他缩小了装甲带的上部宽度,并将其削减至7英寸。上部装甲带现在延伸至主甲板以下,削减至4英寸(但炮组上方为7英寸)。瓦茨估计,最终舰艇的造价为115万英镑,而武器配置较弱的一艘爱德华七世级则需要130万英镑(然而,由于武器配置更强,瓦茨的舰艇比邓肯级昂贵得多;早期舰艇造价为98万英镑)。
怀特经常指出,商业造船厂向外国海军出售军舰的基础与瓦茨设计舰艇的方式非常相似:更多火炮,更少的弹药和燃料以缩短续航力。瓦茨指出了他所接受的削减措施:舰员编制保持在750人,满载吃水时的淡水和正常储备物资减少到一半,弹药减少到三分之二,这是计算航速时的排水量。煤炭从900吨减少到800吨。一个更微妙的削减是射界:瓦茨的12英寸炮只能旋转至舷侧30°而非爱德华七世级的45°。这使得12英寸炮塔可以更紧密地布置,减少了核心区的长度和重量。船体结构大幅削减,12英寸和9.2英寸炮的重量取自爱德华七世级的招标数据而非设计假设的重量(节省200吨)。甚至对艇具也进行了削减,40英尺艇取代了早期的56英尺艇。
瓦茨指出,他用于武器的重量可以用于其他方面。将四门9.2英寸炮的重量用于装甲,可以加厚主侧装甲——10英寸和8英寸,炮组装甲为7英寸,而非9英寸、7英寸和4英寸。或者,这些重量可以用于增加动力(19,000马力)和提高航速(19节)。
图片
“纳尔逊勋爵”号展示了其12英寸和9.2英寸炮塔顶部的3磅炮,以及上层建筑中的12磅炮。
在设计C中,重型武器(四门12英寸炮和八门9.2英寸炮)集中在前后的三角形“群组”中,以最大化端射火力。这种集中布置还使得通过将三个炮塔的底座封闭在一个装甲堡垒中来减少装甲重量成为可能。常规的6英寸炮组被取消。瓦茨估计,设计C的舰艇造价为119万英镑。设计D是在C的基础上,每侧增加一座9.2英寸炮塔,总计十二门9.2英寸炮(他声称其中六门可以端射)。设计C和D的另一个新颖特点是12英寸炮可以越过9.2英寸炮塔射击。所有这些舰艇都配备了与爱德华七世级相同的反鱼雷(艇)炮组:十四门12磅炮和十门3磅炮。
10月和11月,瓦茨提出了B设计的放大版本,增加了装甲和更厚的炮盾,以及更大的干舷等。B1是迈向全重炮舰艇的重要一步,6英寸炮组被取消(然而,B2在9.2英寸炮之外还增加了四门7.5英寸炮,安装在炮塔中)。1902年10月的一份设计文件提供了B3和B4两种选择,分别配备八门和十门9.2英寸炮。6英寸炮组被取消可能是为了将舰艇尺寸控制在被认为可承受的范围内。试航速度定为18节。排水量分别为16,000吨和16,100吨。最大装甲带厚度为12英寸。
11月19日提交的设计E是一艘全重炮舰艇,可能是皇家海军首次考虑此类设计:十二门10英寸炮,仅配备反鱼雷武器(十四门12磅炮和十门3磅炮),以及常规的鱼雷发射管(四具侧舷,一具尾部)。武器布置由舰艇的往复式动力装置决定:每端一座炮塔,每侧两座,形成八门炮的侧舷火力。可能并非巧合的是,E设计大致是费舍尔上将不久后提出的方案。10英寸炮被指定是因为它似乎是能够快速发射的最大口径火炮。与10月的设计相比,该设计的排水量略低(15,800吨)。速度相同(试航18节,持续16.5节,15,500马力)。这一全重炮设计的起源在设计文件中并不明显。
1902年12月,瓦茨提供了B设计的修改版本,配备八门、十门或十二门9.2英寸炮——且无6英寸炮组。1903年2月11日,他提交了一份“新设计”的设计文件(16,000吨,18节),配备四门12英寸炮和十门9.2英寸炮。该设计将在每侧布置两座双联和一座单联9.2英寸炮塔,并向维克斯和埃尔斯威克公司征求了双联和单联炮塔的设计。根据设计文件中的注释(1903年2月24日,DNC副手纳贝斯先生撰写),16,000吨的B3d设计(十门9.2英寸炮)在修改后获得批准:(i)8英寸核心区装甲,主甲板上有2英寸防弹片保护;(ii)十二门而非十门9.2英寸炮,额外重量来自余量,且总弹药供应量不增加(9.2英寸炮为1000发,每门炮100发);(iii)机械舱保持不变;(iv)9.2英寸炮布置为能够更远地跨越舷侧射击(通过抬高炮塔);(v)舰艇可能会加长以承受因抬高前部9.2英寸炮塔而增加的重量,并在不增加动力的情况下保持航速。到6月,详细设计正在进行中。例如,在锅炉委员会报告之前,决定为舰艇配备五分之一圆柱形锅炉和五分之四小管(巴布科克-威尔科克斯)锅炉。考虑使用新的12英寸/45倍径炮取代现有的12英寸/40倍径炮(增加约100吨)。舰艇还配备了新的9.2英寸/50倍径炮,比早期型号更重。还考虑为其提供完整的弹药。瓦茨关于通过采用高速发动机来节省重量的建议被拒绝。
5月,审计长命令设计必须在1903年10月前完成,以便在1903-1904年计划下签订合同。设计文件中包括一份1903年8月4日(原为7月30日)批准的方案。该设计于8月6日获得海军部批准。几天后,海军部突然撤销了对该设计的批准,DNC一定感到震惊。由于没有获批的新设计,1903-1904年计划下不得不建造三艘重复的爱德华七世级舰艇。
审计长向瓦茨提供了几个拒绝的理由。舰艇太大(比爱德华七世级大150吨)。DNC指出,每种情况下的目标都是在相同尺寸下携带最强大的武器,并具备适当的防护和机动能力。不计武器,1903年战列舰的重量为13,135吨,而爱德华七世级不计武器的重量为13,775吨。在减少640吨(不计武器)的情况下,瓦茨设法携带了790吨更多的武器以及更好的防护。他辩称,考虑到武器和防护的总和,他1903年8月的设计比爱德华七世级至少便宜50%,因为后者可能会用防护换取更多武器。第一海军大臣还告诉DNC的助手迪德曼先生,1903年8月设计的批准被取消是因为船坞设施有限(后来撤回)。瓦茨辩称,新设计与爱德华七世级接受的船坞和航道间隙相同。
图片
1918年的“阿伽门农”号(HMS Agamemnon),除了烟囱被加高外几乎没有变化。战后她被改装为无线电控制靶舰;1926年退役后,由“百夫长”号(HMS Centurion)接替。
瓦茨引用了“办公室里的传闻”,称设计被取消是因为火力提升过大:“据说,与其他国家的进展相比,如此大的进步被认为是不明智的。我不相信……这一点。”审计长提到了一项他未经海军部许可不能透露的进一步考虑;但在没有任何解释的情况下,瓦茨无法指望开发出可接受的设计。设计被放弃的消息泄露到了海军部之外。
解决方案显然是退回到十门9.2英寸炮,每侧的中间炮塔为单联。1903年10月19日,一份新的设计方案出炉。设计文件中包括一个名为G5的改进版本,其方案日期为1903年11月13日。设计仍在变动中。1903年12月,审计长为第一海军大臣塞尔伯恩(Selborne)汇总了1904-1905年舰艇设计的概要。同时,他要求DNC研究以牺牲上层甲板为代价加厚装甲甲板的可能性;他还想知道全部采用水管锅炉能节省多少重量。DNC提议通过省略装甲格栅并将机械舱之间的上层甲板厚度限制为½英寸(其他部位为¾英寸而非1英寸),将装甲甲板的平坦部分加厚至1¾英寸。他还可能通过将炮塔顶部厚度减少到爱德华七世级的水平来节省重量。海军大臣们决定采用全部水管锅炉,并减少部分装甲厚度,以便在装甲甲板前后延伸侧装甲。
配备十二门9.2英寸炮的流产设计表明,有足够的空间容纳十六门重炮。早在1903年8月6日,一份名为“新战列舰设计:替代武器”的方案中就出现了十六门10英寸炮或十二门12英寸炮的选项。配备12英寸炮的舰艇可能比配备十六门10英寸炮的舰艇稍长,但差别不大。DNC于1903年9月25日提交了一份配备十六门10英寸炮的舰艇方案。DNC的副手J·H·纳贝斯(J H Narbeth)认为DNC可能会提出12英寸炮的设计,并准备了纸条贴在方案中,标明12英寸炮的替代方案。纳贝斯的草图显示发动机位于尾部,腰部炮塔之间的弹药库和锅炉位于其前方,舰首炮塔后方。该舰的甲板布置草图被收录在“无畏”号(HMS Dreadnought)的设计文件中。12英寸炮舰艇的侧舷火力为6800磅,端射火力为5100磅。十六门10英寸炮舰艇的侧舷火力为5000磅,端射火力为3000磅。现有设计配备十门9.2英寸炮,侧舷火力为5650磅,端射火力为3220磅。所有这些方案都远远超过了爱德华七世级:侧舷火力4660磅,端射火力2660磅。
设计仍在变动中。1903年10月14日的一份方案(可能是第一份以“纳尔逊勋爵”命名的方案)展示了八门9.2英寸炮(排水量为15,600吨)。DNC于1903年11月提交了G系列设计:G是1903年8月的设计(十二门9.2英寸炮),G1是修改版(10月19日),G2是稍加加长的版本,G3是缩短的版本。G4和G5削减为十门9.2英寸炮。审计长要求增加甲板装甲。国外采用的新型可爆弹能够穿透侧装甲,其穿透力不亚于甚至超过穿甲弹(审计长引用了一枚6英寸被帽弹,它在未受损的情况下穿透了10英寸克虏伯硬化装甲)。需要更厚的甲板装甲来应对此类内部爆炸产生的弹片。1903年12月,海军大臣们一致支持G5设计,但他们希望将船宽限制在不超过79英尺6英寸。基于锅炉委员会的广泛工作,他们准备接受仅使用水管锅炉的动力装置(亚罗锅炉已经过测试,巴布科克-威尔科克斯锅炉也可能令人满意)。
1904年2月初,DNC提出了进一步的替代方案(G6),通过加长20英尺改进了船型,确保在不增加动力的情况下达到所需的18节航速。这艘舰艇可能在中部炮塔中每座安装两门9.2英寸炮,总计十二门。DNC仍然认为全10英寸炮舰艇值得考虑。他提交了一个名为E1的更新版本。他还提出了另一个设计(H),配备十六门10英寸炮。没有提到全12英寸炮设计。
在1904年2月10日的会议上,海军大臣们审议了三种替代设计:G5、E1(十二门10英寸炮)和H。他们对更大的G6不感兴趣。E1被详细讨论并通过战斗图表进行了研究。10英寸炮在3000码距离上无法穿透最新法国战列舰的装甲带或炮塔装甲,而理论上12英寸炮有3英寸的余量。1904年2月17日的会议记录中指出,海军大臣们一致同意舰艇应配备12英寸炮。海军大臣们一致选择了G5(十门9.2英寸炮),航速定为18节,排水量定为16,500吨,包括200吨的海军部余量。两艘此类舰艇被纳入1904-1905年计划,成为“纳尔逊勋爵”级——英国最后的无畏前战列舰。
目前尚不清楚费舍尔上将在多大程度上(如果有的话)对DNC提出的统一口径替代方案负责。他几乎肯定知道纳贝斯和瓦茨在1902-1903年提出的方案,因为他在1902年6月至1903年8月期间担任第二海军大臣。然而,设计文件中包括10英寸和12英寸统一炮组舰艇(费舍尔后来倡导的类型),但没有与费舍尔或其追随者的任何通信。对费舍尔担任第二海军大臣时期的描述强调了他对人事问题的工作。
图片
1908年6月的“阿伽门农”号(HMS Agamemnon)。
图片
1907年8月5日,“无畏”号(HMS Dreadnought)在爱德华七世国王面前进行射击训练后的场景,目标被拖至舰艇中部。此时,上层甲板的12磅炮已被移除,每座炮塔顶部安装了两门12磅炮。她还配备了前桅探照灯和两具9英尺测距仪。1909年恒利决策,她在前桅顶部安装了一个圆柱形射程指示器;后来该指示器被移至前桅前侧,最终于1912年移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通弘网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